2025年07月06日 18:22
来源:航空旅
航空旅(FlightGlobal)消息,今日晚些时候,恰逢美国独立日这一特殊节点,一项关乎终止所有国家对美进口商品最低限度豁免的法案将正式签署生效。参议院于昨日通过的“重大法案”明确,未来十年美国将享受39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
然而,这一看似诱人的“利好”背后,却潜藏着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包裹免税政策将于2027年7月1日终止的“暗雷”。相较于今年5月中国商品最低限度豁免的突然取消,此次新法案虽给予企业和承运商两年的过渡期,但全球其他国家政府极有可能纷纷效仿此举,一旦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对低价值电商商品的需求将遭受无情抑制。中国商品免税政策的取消已然致使运力大幅下滑,为当前空运市场寒潮埋下了伏笔。
市场“寒潮”:多维度数据映射下的行业困境
运费的波动更是市场疲软的直接外在体现,亦是行业困境的鲜明写照。Xeneta数据显示,6月份全球即期运费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同比下降4%。TAC指数显示,跨太平洋贸易的货机运力“似乎已稳定在每周6万至6.5万吨之间”,虽高于5月份5.1万吨的低点,但远低于3月份7.5万吨的峰值水平,市场颓势尽显。波罗的海航空货运指数(BAI)环比持平,香港至北美航线运费环比下降1.64%,香港整体出境航线运费略有下滑。这一系列数据,并非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市场供需失衡、行业信心受挫的生动写照,深刻反映出空运市场在政策冲击与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夹击之下,正深陷重重困境之中。
来源:漫航观察网
短期“涟漪”:市场波动中的虚假繁荣幻象
即便有预测称7月9日关税截止日期前需求可能出现短暂激增,但BAI数据并未显示出积极的信号。范德沃先生认为,认为主要贸易航线航空货运运价下降必然对托运人有利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在消费者信心不足、需求疲软的宏观背景下,低费率并不能为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安慰。短期运费上涨的背后,是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显著增加,是行业在困境中挣扎的无奈之举,而非市场真正复苏的积极信号。
下半年“迷雾”:旺季幻灭与行业寒冬的预兆
部分货运代理也认同下半年旺季可能有限甚至消失的观点。一位资深航空货运代理上月表示,未看到任何迹象表明年底前市场将回暖,虽然“黑色星期五”等促销活动将带动第四季度销量,但对传统旺季是否会出现持怀疑态度。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经济形势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制,对空运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持续低迷。而政策的调整又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和托运人不敢轻易做出决策。货运代理的谨慎态度也反映在他们的采购策略上,约46%的采购量仍通过现货市场完成,反映出他们对运费进一步下跌的预期,目前更倾向于采取灵活策略而非长期承诺。不确定性导致托运人更倾向于签订三至六个月的中期合同,而非年度协议。
市场“转移”:新动向背后的行业重构隐忧
WorldACD的数据显示,亚太至美国市场与亚太至欧洲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货源。美国贸易和关税政策的快速变化导致第二季度市场表现分化,在第15周至第24周的两个月内,从中国内地和香港飞往美国的航空货运计费重量下降17%,而同期飞往欧洲的计费重量增长6%。与此同时,亚太地区(除中国内地和香港外)至美国的航空货运计费重量增长13%。
这种区域分化还体现在普通货物即期运价与合同运价的分布上。对于亚太至美国市场,5月和6月即期运价交易比例分别飙升至75%和73%,而今年前四个月平均比例约为55%,去年5月和6月平均比例约为50%。合同运价与即期运价差距扩大,截至6月,亚太至美国市场平均合同运价为每公斤5.28美元,较平均即期运价每公斤4.66美元高出约13%。这反映出市场波动加剧,承运商难以精准匹配运力和需求。区域分化的背后,是不同市场对政策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市场需求结构的差异以及企业战略调整的不同步。这种分化不仅加剧了市场的不平衡,也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相关合作联系方式:FlightGlobal2028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