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23:03
来源:MN
2025年即将过半,上半年的努力基本也见分晓。
乍看之下,上半年的快递江湖看不到大起大落,也无惊喜也无雷,延续了2024年的竞争态势——顺丰还是很强,中通依然稳健,圆通稳居榜二,韵达低调蓄力,申通默默赶超,极兔蜕去锋芒,德邦重回最擅长的快运领域…
仔细复盘,上半年虽然没有太多新故事,但各大上市快递巨头之间的“你追我赶”却越发明显,似乎正在“按兵” 等待开启下半年的大变局。
接下来,一起来复盘各大快递巨头上半年的表现,一起来看看,谁在强势进阶?谁又在承压前行?也希望给下半年的我们带来一些有迹可循的思考。
01 顺丰:强势突破,持续领跑
一般而言,学霸要想更进一步的难度是很大的。
在外界的普遍印象中,时效快递业务是顺丰的传统强项,也是近年来被其他同行蚕食的重要“失分项”。比如,最直接的“竞对”京东物流,近两年在时效快递的客户获取上始终贴着顺丰打;再比如,通达兔等加盟制快递在深耕电商件的同时,也通过差异化策略持续向中高端场景渗透。
双面夹击之下,耐人寻味的是,上半年的顺丰冲得很猛。作为顺丰的“顶梁柱”,时效件业务不断突进,持续领跑。今年开局首月,顺丰速运业务以15.95%的增速领跑,开了个好头。
再来看一组数据,1 - 5 月业务量累计同比增速顺丰为 24.4%,高于申通的 23.0%、圆通的 22.3%、行业的 20.1% 以及韵达的 18.6%。
或许有人会说,行业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一时的成绩并不代表全局,争一时长短并没有多大意义。
不过,如果仔细复盘顺丰近段时间的大动作,便不难发现,顺丰为了拓展更多的增量场景,正从“卖产品”向“卖方案”转型。
如果说此前顺丰最擅长的模式是将业务场景产品化,然后和服务对象一起去挖掘场景背后的商机,进而实现共赢,那么从2024年开始及以后的顺丰,就是要进一步把服务从“产品化”向“行业化”深入,构建适配不同行业和场景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和标准化组合套餐,加速拓展各行各业供应链。
02 中通:打破内卷,重塑价值
在“转型”这件事上,选择是大于努力的。
中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021年8月,当其他加盟系同行还在忙着“内卷”,大打价格战的时候,中通却主动按下业务量扩张的暂停键,果断跳出低价竞争的红海,开始有意淡化“规模增量”的具体目标,转而更加重视和强调“价值增量”,走出了一波“追求盈利与业务量的平衡”独立行情。
这一主动选择,何其艰难,懂的都懂。
一个最直观的影响,中通最近几年就受到了“牵连”,市占率持续下降,尤其是去年的市占率首次跌破20%,相较于2023年的22.9%,市占率下降了约3.5个百分点。
可喜的是,后来的诸多事实证明,中通这一战略转向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无论是单票利润还是净利润都在提高,而有了宽裕的利润,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产品创新、服务提升,从而让中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数据也会说话——业绩方面,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中通业务量85亿件,同比增长19.1%,低于行业大盘21.6%的增速,市场份额18.9%,环比提升幅度小。但值得关注的是,中通的净利润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实现了40.9%的猛增,而且散件同比大增46%。
服务方面,中通已经连续6年时限妥投率排名行业前两名,仅次于顺丰,足见其服务和时效的稳定性。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中通的选择,用事实证明了,通过价格战的一次次“翻红”并没有太多意义,要想持续“长红”,从阶段性胜利走向长久的胜利,要拼价格,要拼服务,要拼质量,更要拼发展。
03 圆通:科技引领,国际协同
每当谈起圆通,很难不让人多想,因为“形”和“势”并不同频。
先看“短期之形”,圆通基本盘的韧性,依旧很稳定。以5月份为例,圆通稳扎稳打,业务量增速高于韵达和申通,单票收入降幅也不大,较好地平衡了规模扩张与盈利空间。
重点要看“长期之势”,短期内很难直观体现,长期来看也容易被忽略。整体来看,不论是科技创新挖潜所开辟的成长空间,还是手握“国际+航空”两大王牌的助推和加持,圆通已经打开了多重想象空间。
科技方面。圆通掌舵人喻渭蛟曾说“让科技创新引领圆通未来。”从实践效果来看,科技创新给圆通全网上下所带来的改变,真真切切,成效明显。
国际方面,圆通也是气势如虹。前段时间,万国邮政联盟(UPU)官网出现圆通速递的形象,这也标志着,继菜鸟和顺丰之后,圆通速递成为进入万国邮联咨询委员会的第三家中国寄递企业,有助于圆通拓宽国际视野,汲取前沿经验,加速全球网络布局,为自身国际化征途注入澎湃动力,也为中国快递业在国际发声添砖加瓦 。
更令人期待的是,作为圆通实现“中国联世界、世界联世界”的重要战略支撑,东方天地港预计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并承担圆通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长三角商贸集散中心、共享型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功能。
如此圆通,可打可用的“牌面”太多了,协同效应一旦起势,怎能不让人多想。
04 韵达:破旧立新,慢进亦退
上半年,韵达压力有点大,得加把劲了。
往前看,中通长期霸榜,圆通势头正猛,韵达在短期内,恐难夺回第三。
往后看,申通强势崛起,极兔虎视眈眈,韵达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韵达与申通的“榜三之争”,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2024年,韵达全年业务量为238亿票,日均件量6521万票,同比增幅达25.93%。申通完成业务量227亿件、日均件量6219万票,全年增速达29.8%。今年5月份,韵达业务量 23.03 亿件(同比 + 12.78%),市场份额 13.3%;申通业务量 22.64 亿件(同比 + 16.35%),份额 13.1%。
两相对比,韵达虽然凭借规模基数优势维持领先,但业务量的增速却不及申通,而且与申通的差距不断缩小。
前有标兵渐远,后有追兵逼近。很显然,韵达不能等,也等不起。
众所周知,向来以低调风格示人的韵达,曾经在通达系中排名最末,前些年取得了很多令人艳羡的成绩,不声不响的完成了超车,尤其是在上市以后,一年一个台阶,先后超越申通、圆通,甚至大有赶超中通之势。
当前,尽管韵达面临的压力有点大,但底子还在,不仅成功守住了行业地位,整体来看也稳住了阵脚。这也意味着,只要强化底盘,重塑自信,破旧立新,韵达仍有机会“收拾旧山河”,把失去的一切再重新夺回来。
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韵达能否顶住压力,突破瓶颈,无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05 申通:没有掉队,更要超越
在中国民营快递的版图上,“老大哥”申通曾无比耀眼。
最近几年,在经历了“衰弱”、“刹车”之后,申通走出了一个V形反转曲线,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从“掉队”边缘重回舞台中心。
2021年,申通日均业务量仅3035万件,位居“三通一达”末位,比排名第三的韵达少1497万件,与“领头羊”中通的差距更是倍数级。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申通从危局中警醒,开启了自己的赶超之路,以“一年增长1000万件”的速度狂飙。
目前来看,申通爬坡上坎的特征依然明显,光看数字增长就能感受到,不到三年,申通的业务量已经距离冲进前三不远了,尤其是今年1月份,申通业务量超过韵达,闯进了全国前三,堪称“历史性一跃”。
更关键的是,申通的盈利能力可圈可点。4月24日晚,申通快递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快递服务收入466.5亿元,同比增长19.3%,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增205.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39.4亿元,同比增长17.5%,经营质量大幅向好。
如此优异的业绩表现,也佐证了申通这几年来的转型变革正迎来收获期。
前几天,在开放日活动上,申通总裁王文彬的立下目标——"三年内,我们的体验要做到第一。"
再给申通一点时间,今年下半年,申通势必铆足了劲,或将完成“超越”。
06 极兔:底气更足,挑战更大
上半年,极兔的底气更足了,挑战也更大一些。
底气主要来源于两点——
一是“赚钱了”。2024年财报显示,极兔所有盈利指标全面转正,经调整净利润约2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
二是“更稳了”。今年一季度,极兔在中国的业绩愈加稳健,第一季度实现包裹量49.8亿件,同比增长26.5%;日均包裹量5540万件。
挑战则主要在于走上一条艰难的路。
今年4月份,极兔创始人李杰向全体股东发布一封信,释放出一个关键讯号——“绝不主动发起价格战”。
言外之意,传统的“规模为王”“价格至上”竞争已无革新的意义,极兔想要实现的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漫金山”。
在信中,李杰也为极兔画了三条很明确的“箭头”方向——一是“稳定的网络”;二是“有价值的单量”;三是“降本增效”。
由此不难看出,极兔在中国的市场战略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要“有价值的单量”,接下来势必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持续“降本增效”,向技术要生产力,要精细管理要竞争力。如此,方能打造“稳定的网络”,实现既定战略和目标。
还是先回到数据。伴随业务发展企稳,极兔“狂飙”模式,开始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减少低价客户。
细看上图中的业务量增速,不难看出,摆脱低价竞争、聚焦价值竞争的转型,是去年极兔实现净利润首次年度转正的关键所在,也是极兔通向高质量进化之路的关键里程碑。
这三个转变,犹如“三大战役”,关乎极兔未来,也决定着极兔的未来。
07 德邦:“收拾旧山河”
每当谈起德邦,总能勾起业内人往昔的记忆。
作为曾经的“零担一哥”,德邦身上叠加了太多的标签:“物流黄埔军校”“快运第一股”“大件快递发德邦”……可以说德邦是快运江湖里,牌面最好的一个玩家,这也使得德邦在快运江湖的沉与浮、进与退极具风向标意义。
前些年,德邦的快运业务经历了“阵痛期”,整体表现有些失意,收入逐年下滑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当时很多人已经认定,德邦的快运业务已经“过气”,被安能、壹米滴答这几个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可谁也没能想到,自被京东收购以来,“收心”重回快运主业,俨然已经成为德邦的一张“明牌”。
2023年,针对“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变化,德邦提出全新品牌战略,明确以“快运业务”为核心引擎,并且通过“优化产品服务”、“提升交付品质”、“推进网络融合项目”等方式,提高“快运业务”业绩,增强“快运业务”潜力。
转向的成效如何,大家都已看到。自2024年开始,德邦的快运业务划出了一道耀眼的超车弧线。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德邦快运业务营业收入为 364.60 亿元,同比增长 12.95%;2025年第一季度,快运业务营业收入 94.53 亿元,同比增长 12.90%。
相较于快运业务,快递业务差点意思,2024年营业收入为 21.92 亿元,同比减少 19.67%。2025年第一季度快递业务则实现收入 4.83 亿元,同比减少 11.00%。
从上述数字的变化,德邦的快运业务再度重回巅峰,有迹可循。也不难看出,德邦正在收心,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姿态聚焦快运主业。
来源:驿站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