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近日,海事咨询公司德鲁里的一份分析报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航运与贸易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德鲁里分析师Simon Heaney和Philip Damas在公司周四举行的网络研讨会上表示,若特朗普提出的关税政策三分之二成为永久现实,美国进口将大幅下降,中国输美商品可能暴跌 40%。与此同时,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对美出口有望大幅增长,全球航运与贸易格局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减少 40% 的预测,并非危言耸听。当前,全球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合,中国作为 “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商品经海运运往美国。一旦关税大幅提高,美国进口商为降低成本,必然会将订单转移至关税更为宽松的土耳其、印度、波兰、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德鲁里分析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对特定国家的关税偏见,可能导致美国未来 15% 的进口来源发生根本性转变。
航运分析师拉尔斯・詹森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他强调尽管航运公司和托运人正积极寻找绕开关税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他特别提到,为迎接旺季,大量空集装箱已安置在中国,这极有可能引发亚洲其他地区出现本地化设备短缺的问题。这不仅会打乱现有的物流节奏,还可能进一步推高运输成本,让本就复杂的局面雪上加霜。
从航运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衰退的迹象已愈发明显。赫伯罗特周三公布的数据令人震惊,其客户取消了 30% 从中国到美国的货物。不过,该公司也观察到来自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货运需求出现“大幅增长”。这一消一长的背后,正是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缩影。而红海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更是让航运市场雪上加霜。为避开冲突区域,船舶被迫绕行非洲南部,人为地利用过剩船队运力,直接导致需求下降、运费下跌,闲置船只数量不断增加。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随着市场的下滑,拆解船舶的需求将会增加。我们仍在等待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报废的船只浪潮。”
除了关税的直接冲击,美国对中国关联船舶征收的港口费,也将成为影响集装箱市场的关键变量。德鲁里预测,一旦关税于 10 月生效,中国运营商在上海和洛杉矶之间的运输费用将增加 19%,而拥有中国制造船只的其他运营商,运输成本也将高出 7%。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商务部宣布未来三年内这些费用还将持续增加。到 2028 年 4 月,若政策持续,中国运营商在上海至洛杉矶航线上的运输费用预计将飙升 53%,拥有中国船只的非中国运营商也将面临 13% 的成本增长。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对中国航运企业的沉重打击,也将深刻改变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
自 1979 年以来,全球集装箱需求仅在 2009 年金融危机和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过下降,分别下降 8.4% 和 0.9% 。如今,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预计将使 2025 年全球港口的集装箱货运量下降 1%。虽然从数据上看,1% 的降幅似乎并不起眼,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这 1%的背后,可能是无数企业的生存危机,是全球供应链的剧烈震荡,更是国际航运市场的重新洗牌。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认为,此次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本质上是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缩影。贸易保护主义看似能保护本国产业,但实际上却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损害了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对于中国而言,40% 的输美商品暴跌,意味着大量出口企业将面临订单锐减、产能过剩的困境,就业压力也将随之增大。而航运企业不仅要承受运费下降、需求减少的压力,还要应对港口费用大幅增加的成本负担。但危机中往往也蕴藏着机遇,中国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加快产业升级,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航运企业则需优化航线布局,提升运营效率,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对于土耳其、印度等有望增加对美出口的国家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快速提升产能、完善基础设施、保证产品质量,将成为它们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而对于美国自身,关税政策短期内或许能满足部分政治诉求,但从长远来看,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将增加消费者生活成本,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最终反噬本国经济。
全球航运与贸易格局的变革已悄然拉开帷幕,特朗普关税政策究竟会将世界经济带向何方,各方又将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寻找破局之道,值得所有人持续关注。航运业和贸易从业者更需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调整战略,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扫码联系报告负责人,订阅漫航观察
(MNavigation)最新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