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运>资讯

犀利!分析师称:空班策略的频繁使用,暴露了船公司战略视野的局限性!

2025年05月06日 21:17 来源:MN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分析人士指出,中美之间的货运量持续下降,而欧洲的需求不足以吸收过剩的货运量,空班取消航次的数量趋势将增加。

事实上,受关税战影响,2025年5月,亚洲至美国与欧洲的集装箱运价正步入下行通道,市场信号清晰而冷峻。根据Drewry与Xeneta的最新数据,运价自年初以来持续走低,远东至美国西海岸与东海岸的即期运价分别下跌52%与44%,而亚洲至欧洲的运价也在5月初骤降8%,触及2023年底以来的最低点。这种跌势不仅揭示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微妙变化,更暴露了航运业在供需失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需求疲软夹击下的脆弱性。

ffe4abd55935214700b42c0bce1c0ee.png

供需失衡:过剩运力与疲软需求

航运业的核心矛盾在于运力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结构性失衡。Drewry数据显示,2025年Drewry世界集装箱指数(WCI)均值收于每FEU(40英尺集装箱)2811美元,较十年均值低82美元,且较2021年疫情高峰期的10377美元暴跌80%。Xeneta首席分析师Peter Sand指出,亚洲至欧洲的运价在5月1日下跌8%,至每FEU 2130美元,创下近年新低,反映出运力与需求的严重错配。

欧洲市场尤为明显。Sand分析称,尽管部分货主因美国关税壁垒转向欧洲,但欧洲市场的需求远不足以消化亚洲的出口货量。“你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将原本发往美国的货物全部转向欧洲,并迅速找到买家。”这种需求端的疲软迫使航运公司面对半载甚至空载的窘境。

7fce9580cc0e0f00a16ab4d9debbca1.png

美国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自2025年初以来,远东至美国西海岸与东海岸的即期运价分别下跌52%与44%。尽管4月中旬运价曾短暂回升(西海岸上涨16%,东海岸上涨10%),但随后便重回下行轨道。Sand警告,若美国消费者因商品价格上涨而抑制需求,二季度中国出口货量可能进一步萎缩,运价将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美国对华关税的持续升级是运价下滑的另一大推手。Drewry指出,美国买家因关税不确定性推迟或取消订单,期待未来贸易谈判缓解紧张局势。然而,截至2025年5月,正式谈判尚未启动,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中国至美国的货运量下滑,部分船舶甚至在部分装载状态下启航。

Xeneta的Sand观察到,航运公司在面对中国出口预期下降时,惯常反应是增加“空班”(blank sailings)。2025年4月初,美国宣布新一轮对华关税后,空班数量激增,类似情况也曾在疫情初期出现。空班虽能在短期内稳定运价,但长期来看,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削弱了航运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加剧了货量的萎缩。

4f17531209d7d68dc8edc1dc7cc755d.png

地缘政治与区域需求的分化

需要指出的是,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了运价的下行压力。Drewry预测,未来五周内,东-西航线取消航次将主要集中在跨太平洋东向航线(47%),其次是亚洲-北欧及地中海航线(37%),以及跨大西洋西向航线(16%)。这种区域性的航次调整反映了需求的区域分化:美国市场因关税壁垒需求骤降,欧洲市场则因经济复苏乏力难以承接转移货量。

Sand进一步指出,欧洲与美国对同一商品的需求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亚洲货主试图将出口重心转向欧洲,但欧洲消费者对高价商品的接受度远低于美国,这使得货量转移的效果大打折扣。地缘政治的博弈不仅改变了贸易流向,也重塑了航运市场的竞争格局。

89dff9add1dae16b719b6c299b56ad8.png

空班策略的双刃剑

在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看来,空班作为航运公司应对运力过剩的常规手段,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却显得力不从心。Sand指出,4月下旬中国出口需求短暂回暖,叠加空班策略,暂时稳住了远东至美国的即期运价(西海岸每FEU 2790美元,东海岸每FEU 3830美元)。然而,这种“人工干预”无法掩盖需求的根本疲软。空班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尤其是在货主对供应链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更重要的是,空班策略的频繁使用暴露了航运公司战略视野的局限性。Drewry警告,若需求持续疲软,航运公司可能进一步加大空班力度,但这只会加剧供需失衡的恶性循环。长期来看,空班无法解决运力过剩的根本问题,只会将压力转移至未来的市场复苏期。

d0ab28b419ae963af1dc658c5a5022e.png

运力过剩的长期阴影

疫情期间,航运公司因运价暴涨大举订造新船,导致全球运力在2023-2025年间显著扩张。然而,需求端的疲软使得这些新增运力成为沉重负担。Xeneta数据显示,亚洲至欧洲航线的运力部署远超实际需求,导致运价持续承压。Drewry预测,若航运公司不采取更激进的运力管理措施,运价可能在6月进一步下探。

运力过剩不仅压缩了航运公司的利润空间,也加剧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中小型航运公司因缺乏规模优势,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而头部企业则通过联盟与整合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这种“强者恒强”的局面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重塑航运业的竞争格局。

另一方面,运价波动与空班策略的频繁调整正在侵蚀货主对航运公司的信任。Drewry指出,美国买家因关税不确定性推迟订单,部分货主甚至转向其他亚洲国家(如越南、印度)寻求替代供应链。这种供应链多元化趋势对中国的出口货量构成长期威胁,也迫使航运公司重新审视其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指出,货主对供应链弹性和透明度的需求日益增加。空班与运价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货主转向铁路、航空等替代运输方式,尽管这些方式的成本更高。航运公司若不能有效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另一方面来看,航运市场的再度回落,不仅是经济周期使然,更是“全球供应链重塑”背景下的一次行业脱胎换骨。当前航运业正处于一个“战略再定位”的十字路口。是继续靠“空班+压价”维持表面繁荣,还是彻底跳出红海,从效率、技术、服务中寻找航运新价值?这是所有航司、货主、港口与政策制定者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题。

b52074726d0635840976e8cb63f512f.png

换言之,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主动打破传统、重构价值逻辑的企业——他们看清了“价格幻觉”的虚假繁荣,也能穿越“需求黑洞”的周期低谷。

8613afe28783a4a04b147fc965ec541.png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