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物流>资讯

物流业又一“吸金”赛道诞生!京东物流、韵达、圆通、中通、菜鸟、顺丰、中国邮政、极兔、申通、德邦……

2025年02月09日 22:54 来源:MN

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已于2月7日盛大开幕,这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 

当冰刀划过镜面般的赛道,雪板扬起银色风暴,一场万亿级的冰雪经济浪潮正裹挟着刺骨的寒意与炽热的商机,席卷中国北疆。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本季冰雪休闲游客量将突破5.2亿人次,6300亿收入洪流中,物流业正扮演着隐形赛道选手——这个凝结着国家战略意志的产业,在哈尔滨亚冬会的镁光灯下迎来史诗级考场:既要托起64个冰雪项目的精密器材调度,又要承接5亿人次的消费物流狂潮,更要破解雪具“大件难运”、冷链“冻链不断”、装备“跨季存储”等世界级难题。

1739112747357098.jpg

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显示,自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其中,2023年入冬以来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64亿人。而黑龙江省体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雪季,全省县区级以上冰雪赛事活动预计有500余项次,直接参与人数25万人,间接带动700万人次,较上个雪季增长约20%。

而这场白色革命背后,近日《黑龙江省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实施方案》,已悄然织就战略蓝图:到2025年,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到2027年,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到2030年,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物流作为产业毛细血管,既要贯通“冰刀雪板向北运”的装备动脉,更要构建“冻品鲜货向南流”的冷链网络。

本文将从哈尔滨亚冬会的物流解决方案,到头部企业的创新举措,再到中小物流企业的新生机,深入探讨冰雪赛事物流的痛点与突破,揭示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冰雪赛事物流有何难?

冰雪赛事物流需兼顾装备特殊性、时效严苛性、地理局限性及复杂监管要求,同时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状况。物流企业需通过专业化包装、灵活资源调配、技术升级(如新能源车辆)及深度协同(如海关、安保部门)来突破痛点,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各环节存在以下主要痛点:

装备特殊性带来的物流挑战。首先是体积大、运输限制多,冰雪装备(如滑雪板、雪橇、冰刀等)体积大且形状不规则,普通旅客携带不便,航空和高铁运输存在严格限制。例如滑雪板需专业包装,否则易在运输中损坏。其次是高价值及高破损风险,装备多为高价值商品(如专业级滑雪用具),运输过程中需专业包装(如定制雪具箱)和加固装载,否则可能因碰撞或温度变化导致损坏。

时效性与地理局限性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赛事物资准时性要求严格,赛事物资(如比赛设备、消耗品)需在赛前精准到位,尤其开幕式等关键节点不容延误。若物流延迟可能直接影响赛事进程。另一方面是偏远雪场配送困难,雪场多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物流需额外考虑中转和末端派送时间。例如哈尔滨亚冬会期间,部分雪场因地理位置偏远面临运输时效压力。

季节性需求与资源调配矛盾。主要是淡旺季波动显著,冰雪物流需求集中在冬季(尤其是雪季高峰期),导致旺季运力紧张、成本攀升,而淡季资源闲置。例如物流企业需在冬季临时增加专用车辆和人力,但其他季节难以维持利用率。另外存在多点配送与临时存储需求,参赛者可能需在多个雪场间转运装备,且赛间休息时需安全存放雪具。现有雪场智能存储柜供不应求,成为服务短板。

海关监管与跨境物流复杂度高。因为跨境物资手续繁琐,境外代表团自用物资(如食品、装备)需提交《自用清单》等证明文件,且剩余物资赛后需退运或销毁,不得流入市场。例如亚冬会期间,哈尔滨海关需对暂时进境物资进行严格核销,避免违规滞留。另外还临时物资的监管压力,赛事物资需在6个月内复运出境,延期需申请,且消耗性物资需提前核定免税范围,增加了海关与物流协同的复杂度。

极端天气与应急预案的挑战。主要是恶劣气候影响运输,冰雪赛事常伴随暴雪、低温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交通中断或设备故障。例如哈尔滨亚冬会抵离团队针对突发情况制定了上百页应急预案,涉及航班延误、行李错配等场景,需24小时响应。

▍亚冬会物流如何保障?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物流环节主要由以下几家物流和快递企业联合保障。

核心物流保障企业为中国邮政(哈尔滨市分公司),作为亚冬会官方物流保障服务的唯一承运商,中国邮政承担了赛事核心物流任务。具体包括在哈尔滨市和亚布力镇建设了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哈尔滨4000平方米,亚布力镇1000平方米),并配备42名专业管理人员、55名装卸工及60辆运输车,全面负责仓储管理、车辆调度及通关清关服务。

1739112803741399.jpg

其余物流企业参与辅助快递与便民服务。针对当地特产商家推出上门收件服务,游客可随时寄送特产,并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快递服务与旅游的融合。另外,建了政企联动机制,哈尔滨邮政管理局与顺丰、邮政等企业联合举办直播活动,通过快递员视角宣传城市文化与赛事服务。

▍头部物流企业的新蓝海布局

目前,京东物流、德邦、顺丰等头部物流公司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场景,为冰雪经济提供了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支持。每家公司都有其独特的核心优势,以下分析京东物流的仓配一体化和顺丰速运的高效运输,其他的详细对比见表格。

京东物流推出了雪具寄递产品,其主要特点包括。首先,京东快递为滑雪爱好者们提供了一站式雪具寄递服务,涵盖上门揽收、定制包装、7天免费暂存、送至酒店及雪场等全流程服务。对滑雪爱好者来说,滑雪的过程是极致享受,可出行要携带滑雪板、头盔、滑雪鞋服等一系列专业装备,重量较重,随身携带难免不便。对此,京东快递推出1.7米定制超长纸箱,采用5层瓦楞纸板,并提供两种箱体尺寸,单板、板包都可以正好放置于纸箱内,还会额外加入珍珠棉做缓冲,确保雪板在长途运输中的安全。同时,京东快递还推出雪具往返寄递套票,寄去雪场、寄回家中都可以享受75折快递优惠。同时,在春节期间,也是滑雪旺季,京东物流也支持驻点揽收和全方位服务。

1739112819561197.jpg

顺丰特为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地升级“冰雪寄递”。据悉,顺丰除了在滑雪场设置了亚布力驿加易服务站外,还在亚布力镇上也设置了一家营业点。目前,顺丰的直营网点在全国建立了14个雪场门店,进驻了30余个TOP雪场,通过雪场互寄服务以及直营网点入驻、组建雪场服务点等形式尽可能送板到场。

1739113997899518.jpg

▍中小物流企业还有机会吗?

在冰雪赛事物流领域,中小物流企业相比头部企业,其机会在于灵活性和本地化深耕,需避免与头部企业直接竞争,转而填补细分市场空白。但是需注意冰雪物流的季节性波动可能导致淡季资源闲置,且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可能抬高成本。作者总结中小企业的核心策略是:以区域覆盖、特色服务、轻资产运营为抓手,通过差异化与创新在冰雪物流产业链中占据细分赛道,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聚焦中小型及新兴雪场的定制化服务。头部企业已布局知名大型雪场(如亚布力、崇礼等),但中小型雪场和偏远新兴雪场仍存在服务空白。中小物流企业可针对这类区域提供灵活、低成本的定制化物流方案,例如:本地化仓储与配送,在雪场周边设立临时仓储点,降低运输成本。再比如季节性资源调配,利用灵活的人力与运力网络,应对冬季高峰需求,避免头部企业因固定成本过高而难以覆盖。

二是提供特色细分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一方面是特殊装备运输,专注于滑雪板、冰刀等易损或大件装备的包装与运输,开发防震、防潮的专业解决方案。例如,针对赛事中需低温保存的医疗用品或纪念品,提供温控运输。另一方面是临时寄存与配送,在雪场或酒店设置智能雪具寄存柜,解决游客短期存放需求,并结合预约系统实现“人未到,雪具先行”。

三是深化“物流+文旅”融合模式。可以考虑特产直发与旅游套餐,与当地文旅IP合作,将雪具寄递与特色商品(如东北山货、冰雪文创产品)打包运输,实现“滑雪+购物”一站式服务。也可以考虑赛事周边物流,为中小型冰雪赛事提供场馆物资配送、纪念品运输等配套服务,避开头部企业主攻的大型赛事。

四是利用本地资源构建合作网络。一方面与区域供应商联盟,联合本地运输公司、雪场管理方,共同承接物流订单,降低成本。例如,与滑雪装备租赁店合作,提供“租赁+配送”服务。另一方面参与赛事筹备试点,通过承接小型赛事或测试赛物流项目,积累口碑并拓展长期合作。

五是增值服务拓展收入来源。可以从事会员制雪具托管,为资深滑雪爱好者提供全年雪具保管服务,按需寄送至不同雪场。也可以做家庭亲子场景物流,针对家庭游客设计雪具与行李组合运输方案,并延伸至母婴用品存储等垂直需求。

▍写在最后

当亚冬会的圣火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穹顶下点亮时,当亚布力的滑雪赛道连通物流企业的全球网络,冰雪运动不再只是竞技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更成为连接城市脉搏与乡野雪原的毛细血管。此刻,哈尔滨的冰雪传奇正通过一个个雪具包裹、一车车赛事物资,将“亚洲同心”的愿景送达每个角落。(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法国里昂商学院交流学者。)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

精选